念了經濟學,看完了富爸爸窮爸爸這類的理論,卻還是覺的空乏而缺乏實際驗証。
本文就來談談最近的心得。最近一直嘗試在感受,什麼是物價波動。

第A類東西,是消耗財,買來就會一直貶值
第B類東西,是波動財,買來有時會漲,有時會跌,而且常跟買的時間點有關係
第C類東西,買來還會繼續增埴。

要認清楚所購買的商品到底是屬於上述那一種,才能做好理財。
我是念電腦科學的,就先以3C產品來做分析:
3C產品常常是A類,買來就貶值,最常見的就是硬碟和記憶體,每隔一年,同樣的價錢就可以買到多一位的容量。

話說我大一的時候,買了一顆20G硬碟要價二千五,而現在500G硬碟大概就這個價。
所以如非急需,明天買比今天買還划算,下個月買比這個月買還划算。用不到那麼多容量,就沒必要多做投資。

衣服覺的可歸類到B類,昨天我上網到很晚是為了搞清楚何為衣服的"換季"時間,以前我不太注意這件事的,而現在我終於懂了,每年到二、三月或七、八月是換季時間,這時候買上一季的衣服會變便宜,但買下一季的衣服會比較貴。

常去買的水果、生鮮也是有換季效應,剛上市時會比較貴,中間變便宜,快結束產期的時候,又開始變貴。

另外,物價也有地點之分。以3C產品為例,前陣子我去買2G記憶體,類似的東西我在PCHOME查價是五百九,我首先去彰化家裡的燦坤看,發現它賣七百多,於是我轉頭就走,後來我跑去彰化的順發,買六百五。想說差個一百塊可以買了,於是就出手了。過幾天實驗室的學弟在團購,去台北光華商場買,居然只要500圓整,果然買有保固的3C產品不能去小地方的店面,下次我會記得透過網購或者是直接去光華商場買。

昨天我去台北五分埔逛也是一樣,發現雖然他是批發的源頭,零售的衣服沒有比較便宜,後來決定不買。回家上網查,也確認這個狀況,因為這幾年被炒的很熱,五分埔的零售價並非最便宜,除非挑換季的時間去。

電子產業的傳統旺季是9到12月,總之是年底,而傳統淡季是年初的時候,這通常是因為年底有聖誕節採購潮的關係。
旺季如果營收不錯,股價就會上漲,淡季如果沒有討論題材,股價會掉下來,所以股票如要要長期布局的時間點, 年初比年尾好。不過影響股市的大環境變因還有很多需要考慮,這只是其中一項變因。

不過投資股票需要每天盯盤,是很累,很耗時間的一件事,非現在的我所能負荷。於是我只買基金。
最近股市還處於低檔,我正採用定期不定額的方式固定買基金來理財。

至於什麼物品買來會增值呢?

稀有的物品買來會增值。會增值通常是因為有市場。
有些房地產或土地,買來還會繼續增埴,表示仍有市場空間,或者是精華地段;
有些房地產或土地,買來就開始下跌,表示供過於求了。

會一直增值的項目不多,價格會繼續上下波動的類型才是大宗,如何掌握物價的波動,如何看出市場的剩餘商機還有多少,在對的時間出手,我仍一直在學習當中。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觀念裡,要讓錢幫自己賺錢,而不能只是靠勞力的付出賺錢,不然財富永遠不會累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