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搶錢模式出來,總是讓人難以忍受,因為消費者又有可能從另一方面被剝一層皮。

有試過換免錢手機,然後綁兩年的方案嗎?
最近萬惡的微軟申請並通過了補貼買電腦,然後依使用時間與使用量付費的專利。

這真是標準的先享受後付費,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經營模式。

從專利的角度來看,微軟已經完整的把這個營運模式包起來了,未來如果有人想玩這種生意,就一定要付權利金給微軟
功夫說破了就不值錢,見到M$拿到這樣的專利,就會感概,怎麼這個概念不是我想出來的呢?  

 

引述自ZDNet的新聞

微軟公司已針對依使用量計價(pay-as-you-go)電腦運算技術,在美國申請專利。

 

聖誕節(25日)公佈的美國專利申請案號碼20080319910,詳載微軟對所謂以量計價模式的預設情況:標準配備的PC,由供應鏈上的某方免費提供或大額補助,終端使用者則根據使用時間和電腦效能被利用的程度付費,外加一筆「一次性費用」。

 

微軟在申請書中表示,與現行PC商業模式的一次性成本相比,終端使用者可能會付出更多,但微軟強調,使用者可享受PC「可用壽命」延長的好處。申請書的摘 要部分寫道:「一台具備可計量效能元件與可選擇之軟體和服務選項,和一個使用者介面,供選擇個別效能層級的電腦。」這項專利申請是在2007年6月21日 提出。

 

摘要部分寫道:「可計量效能元件或可包含一個處理器、記憶體、繪圖控制器等。軟體和服務或可包含文字處理、電子郵件、瀏覽、資料庫存取等。要支援一個以量計價商業模式,每一個可選擇的項目或可具有其相關成本,供使用者就實際選用的和假設與執行之工作相關的服務付費。」

 

整合在內的是微軟的安全模組,若內植在PC,可有效地鎖定某個供應商。

 

申請書寫道:「計算媒介和安全模組的特定元件……讓供應鏈中的擔保者有信心只向使用者或企業收取極少或沒有預付費用,即供應電腦,充分瞭解他們的投資受到保護,且可計量效能功能,能帶來依據實際效能層級設定和使用量的營收。」

根據申請書的內容,現行的PC商業模式「或多或少需要一次性的利用消費者心理,也就是彈性曲線是根據一次突破消費者心理、一次性銷售之利潤最大化的壓 力。」相反地,微軟提出的模式,可「為軟硬體銷售開創一條更粒狀的途徑」,使用者「或能選擇與處理器、記憶體、繪圖能力等效能相關的層級,不必根據(電腦 使用)壽命期間最大的需求,而是當前所需的程度。」

 

申請書寫道:「若需求只是瀏覽,可使用低層及的效能,若當前所需是網路互動遊戲,即使用可取得之最高效能。由於使用者只負擔當時取用的效能,他們或許會認 為有必要購買一個軟硬體功能均較高的裝置,並試驗出一個符合不同效能要求的使用量。」微軟並舉出三種應用軟體和效能配套的情況範例:辦公、遊戲和瀏覽。

 

文中指出:「辦公的配套可包含文字處理與試算表應用軟體、中階繪圖效能,和兩到三個處理核心。遊戲配套可不含生產力應用軟體,但可包含3D繪圖支援和兩到三個處理核心。瀏覽配套不需生產力軟體,但可包含中階繪圖效能和高速網路介面。」

 

「不同類型配套的計費可根據搭配內容和使用時間。例如,辦公套餐每小時1美元、遊戲套餐每小時1.25美元、瀏覽套餐每小時0.8美元。使用量計費或可與單位/小時分開,簡化貨幣的換算。此外,配套方案或可產生一筆在固定期間內可抵用的一次性費用。」

 

微軟在申請書中承認,以量計價模式可能增加使用者在PC壽命期間的成本,然而,「這些費用是可延長攤付的,與一次性購買的電腦相比,使用者也可享受更長的電腦使用壽命。」

 

申請文件指出,「這個新商業模式有益使用者和供應商」,因為「使用者能夠依據不同時間的需要,變換電腦的效能層級,而供應商能發展持續性收益的生意,與目前採取的一次性購買相比,擁有實際上更高的價值。」

 

「不必忍受在電腦大部分的壽命期間,不足適當的效能表現,使用者將可隨著時間不同,付出一點額外的費用,提升效能層級。雖然效能層級最後還是會到達最大限度,可能還需要更高的效能,那麼使用者可升級到新電腦、選擇相對較低的效能層級,使用成本可能沒有多大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