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資訊的吸引與取得,我一直是不落人後。
但畢竟媒體也是人的想法化為文字,還是覺的常常會被媒體資訊所誤導。
自己正努力嘗式的,是判斷新聞的"價值"  

比如以最近幾天的消息"聯合報轉述港媒報導,中國有意同意台灣加入WHO"

從這則新聞裡,我看到了"發布者"是"轉述港媒" 而非中國的官方記者會說法。所以我對這樣的新聞不置可否。

果不其然,今天又看到新聞,國台辦的發言人否認這件事,於是今天的新聞推翻昨日的新聞。 

前陣子市場上一直傳出壹傳媒要買中時集團的消息,我就一直推測,這樣的消息未經當事人證實,有可能只是空炮彈,或者為了抬高市場價值而放出的消息,後來答案揭曉,中時集團的老闆同時跟壹傳媒與旺旺談價錢,而最終賣給了旺旺。

當媒體資訊變成了新聞,訊息本身常常已經處理過好多次,而夾雜許多釋放消息者的主觀意識。因為無法了解釋放消息者的動機,所以難以判斷資訊被做過怎樣的處理。

分享幾個我所知道的媒體變因好了:

  • 聯合報的動機偏向統派,自由時報的動機偏向獨派,對於政治新聞,從大方向就能略為判斷其動機。
  • 國內幾乎所有的商業與財經雜讀都可以"買版面"  比如花錢請天下雜誌為特定人或企業做專訪,或者美化報導內容,只要有錢或有關係...
  • 華碩似乎有在聯合報等媒體做置入性行銷,新聞報導裡,會特別promote這些國產NB大廠的產品,或是在報導筆電相關新聞裡,還特別把華碩的產品扯進來, 但明明是不太相關的新聞。
    --> 其實這種行為在學術期刊上也會出現,為了增加文章被引用率,不太相關的文獻,卻被引用進來,已經變成學術界的陋習。

底下轉載大前研究閱讀資訊的方式,他也是透過google與媒體,但是他大量的閱讀同類資訊並做自己分析與分類,然後才歸納出自己的心得,這樣的資訊獲取,顯然是很高竿的

 

情資是觀察變化、判讀趨勢的基礎,必須時時關注、日日更新,但並非求量不求質,關鍵是要先能放下「因為我的專業在○○領域,所以不必知道關於XX領域的變化與趨勢」,因為一旦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很容易就會錯失新商機,有再多情資都是枉然。

 

【撰文/文及元】

 

大前研一善於觀察趨勢、勇於提出預測,許多人對於他究竟如何培養「觀察力」感到好奇。事實上,他的方法非常務實,主要來自於一顆沒有自我設限的好奇心,並且打開接收資訊的天線,每天不間斷地輸入(input)、收集情報資訊(以下簡稱情資),並且將範圍廣泛多元的情資加以分類、整理、歸類及更新,如此日積月累,直到轉化為具有「附加價值」的知識產出(output)。

 

情資是觀察變化、判讀趨勢的基礎,必須時時關注、日日更新,但並非求量不求質,關鍵是要先能放下「因為我的專業在○○領域,所以不必知道關於XX領域(與自己專業領域無關)的變化與趨勢」,因為一旦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很容易就會錯失新商機,有再多情資都是枉然。

 

輸入力:勇闖網路叢林的情資先鋒

 

從Google與Yahoo!亦步亦趨的「貼身肉搏戰」,到微軟(Microsoft)一心想收購Yahoo!的「所有權攻防戰」,未來的世界將是「情資戰爭」;也就是說,凡是掌握到最多情資的企業,就能從網路世界中勝出。

 

因為網路的關係,過去即使是專家也不容易獲得的情報,如今彈指之間就可取得。大前研一認為,進入21世紀,情資的來源絕對不能再只仰賴報紙及電視等傳統媒體,而必須勇闖網路叢林。因為只知道電視和報紙資訊的人,只會淪為一文不值的人才,是絕對無法創造出規畫未來的新概念的。

 

從500則網路新聞報導,即時掌握全球動態:每天平均閱讀500則網路新聞(僅以15分鐘快速瀏覽)的大前研一,如今並未訂閱任何報紙,都是利用網路RSS Reader(新聞資訊訂閱功能),搭配使用網路剪報儲存功能,只要指定網路新聞媒體,就會自動收集標題與內容,可以輕鬆瀏覽。

 

在網路空間討論,取得第一手資訊:大前研一目前經營的人才培訓平台包括:經營管理者養成課程、創業者養成商學院(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澳洲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與BBT合作的MBA課程,以及突破商業學院(BBT)。

 

由於擁有功能強大的數位教學機制,使得大前研一能夠透過網站、留言板、電子郵件、SNS(社交服務網路)討論,掌握世界各地學生的發言,收集當地的第一手資訊。例如,藉由Air Campus(突破商業學院開發的網路雙向授課專用軟體)的網路留言功能,就能夠和各行各業的學生討論。

 

現場力:用雙腳走到現場、靠頭腦去思考

 

想在未來的「新大陸」掌握商機,就必須以情資取勝。大前認為,除了透過書籍、網路等媒介汲取資訊之外,自己的第一手觀察也很重要,而這就是他所謂「現場主義」的學習:「徹頭徹尾用雙腳去收集所有資訊,並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層次完全不同於從別人的文獻去理解。」

 

「逛街不白看」的定點觀測法:早從20年前開始,每逢周末或假日,大前研一都會在固定店家、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出入口長椅上坐一小時,觀察來往行人——目的不是為了看美女,而是要觀察消費趨勢。

 

●單一店家觀察法:以固定的單一店家為例,假設觀察目標是服飾店,「逛街不白看」觀測法的步驟是:首先注意進入店家顧客的「性別、年齡分布」、經過行人與進入店家顧客比例的「來客率」;然後留意顧客對於陳列商品感興趣並接近觀看的「接近率」、拿起商品的「觸碰率」、要求試穿的「試穿率」、決定埋單的「購買率」。若觀察的店家並非服飾店,除去「試穿率」,其餘指標都可適用於定點觀測法。

 

●複合型商場觀察法:如果觀察目標是融合眾多店家的複合式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除了上述的單店觀察法之外,還可以透過「提袋率」做為觀察指標。例如,如果顧客步出購物中心時,手上幾乎都沒有提著任何店家的紙袋,就表示這家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的「提袋率」很低。

 

反之,如果有人提著商店紙袋走出來,就可以觀察並歸納主要是哪些商家的提袋,再將進入購物中心人數做比較,算出商家的「來客率」,進而大致了解該商家在複合型商場裡的來客率與提袋率。

 

親自觀察,掌握第一手現象:「走動式管理」(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簡稱MBWA)一詞出自《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之一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曾為麥肯錫顧問。走動式管理的真諦在於,靠著自己的雙腳走到「現場」,親身體驗「第一線工作的臨場感」「市井小民的生活感」,是獲得「第一手現象」的方式。

 

有時候,大前研一會趁著到國外演講的空檔,以有意購入高級住宅為由,聯絡當地房仲業者,透過對方而對當地有更深入的了解。比方說,房仲業者在開車帶他去看房子時,一定會先開到市中心或主要地標,再前去客戶有意參觀的房子,藉以了解距離市中心的便利性。

 

在與房仲業者互動過程中,大前在套問房價之餘,也會趁機詢問當地政府的房屋政策、購屋優惠稅制等訊息,藉以掌握到「當地民眾的生活感」,獲得相當於久居當地的「在地情資」,進而應用在演講內容裡,不但讓當地聽眾感覺親切,也可以成為博學多聞的外籍演說者,提高演講的身價。

 

【撰文/文及元】

 

大前研一善於觀察趨勢、勇於提出預測,許多人對於他究竟如何培養「觀察力」感到好奇。事實上,他的方法非常務實,主要來自於一顆沒有自我設限的好奇心,並且打開接收資訊的天線,每天不間斷地輸入(input)、收集情報資訊(以下簡稱情資),並且將範圍廣泛多元的情資加以分類、整理、歸類及更新,如此日積月累,直到轉化為具有「附加價值」的知識產出(output)。

 

情資是觀察變化、判讀趨勢的基礎,必須時時關注、日日更新,但並非求量不求質,關鍵是要先能放下「因為我的專業在○○領域,所以不必知道關於XX領域(與自己專業領域無關)的變化與趨勢」,因為一旦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很容易就會錯失新商機,有再多情資都是枉然。

 

輸入力:勇闖網路叢林的情資先鋒

 

從Google與Yahoo!亦步亦趨的「貼身肉搏戰」,到微軟(Microsoft)一心想收購Yahoo!的「所有權攻防戰」,未來的世界將是「情資戰爭」;也就是說,凡是掌握到最多情資的企業,就能從網路世界中勝出。

 

因為網路的關係,過去即使是專家也不容易獲得的情報,如今彈指之間就可取得。大前研一認為,進入21世紀,情資的來源絕對不能再只仰賴報紙及電視等傳統媒體,而必須勇闖網路叢林。因為只知道電視和報紙資訊的人,只會淪為一文不值的人才,是絕對無法創造出規畫未來的新概念的。

 

從500則網路新聞報導,即時掌握全球動態:每天平均閱讀500則網路新聞(僅以15分鐘快速瀏覽)的大前研一,如今並未訂閱任何報紙,都是利用網路RSS Reader(新聞資訊訂閱功能),搭配使用網路剪報儲存功能,只要指定網路新聞媒體,就會自動收集標題與內容,可以輕鬆瀏覽。

 

在網路空間討論,取得第一手資訊:大前研一目前經營的人才培訓平台包括:經營管理者養成課程、創業者養成商學院(Attacker's Business School)、澳洲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與BBT合作的MBA課程,以及突破商業學院(BBT)。

 

由於擁有功能強大的數位教學機制,使得大前研一能夠透過網站、留言板、電子郵件、SNS(社交服務網路)討論,掌握世界各地學生的發言,收集當地的第一手資訊。例如,藉由Air Campus(突破商業學院開發的網路雙向授課專用軟體)的網路留言功能,就能夠和各行各業的學生討論。

 

現場力:用雙腳走到現場、靠頭腦去思考

 

想在未來的「新大陸」掌握商機,就必須以情資取勝。大前認為,除了透過書籍、網路等媒介汲取資訊之外,自己的第一手觀察也很重要,而這就是他所謂「現場主義」的學習:「徹頭徹尾用雙腳去收集所有資訊,並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層次完全不同於從別人的文獻去理解。」

 

「逛街不白看」的定點觀測法:早從20年前開始,每逢周末或假日,大前研一都會在固定店家、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出入口長椅上坐一小時,觀察來往行人——目的不是為了看美女,而是要觀察消費趨勢。

 

●單一店家觀察法:以固定的單一店家為例,假設觀察目標是服飾店,「逛街不白看」觀測法的步驟是:首先注意進入店家顧客的「性別、年齡分布」、經過行人與進入店家顧客比例的「來客率」;然後留意顧客對於陳列商品感興趣並接近觀看的「接近率」、拿起商品的「觸碰率」、要求試穿的「試穿率」、決定埋單的「購買率」。若觀察的店家並非服飾店,除去「試穿率」,其餘指標都可適用於定點觀測法。

 

●複合型商場觀察法:如果觀察目標是融合眾多店家的複合式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除了上述的單店觀察法之外,還可以透過「提袋率」做為觀察指標。例如,如果顧客步出購物中心時,手上幾乎都沒有提著任何店家的紙袋,就表示這家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的「提袋率」很低。

 

反之,如果有人提著商店紙袋走出來,就可以觀察並歸納主要是哪些商家的提袋,再將進入購物中心人數做比較,算出商家的「來客率」,進而大致了解該商家在複合型商場裡的來客率與提袋率。

 

親自觀察,掌握第一手現象:「走動式管理」(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簡稱MBWA)一詞出自《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之一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曾為麥肯錫顧問。走動式管理的真諦在於,靠著自己的雙腳走到「現場」,親身體驗「第一線工作的臨場感」「市井小民的生活感」,是獲得「第一手現象」的方式。

 

有時候,大前研一會趁著到國外演講的空檔,以有意購入高級住宅為由,聯絡當地房仲業者,透過對方而對當地有更深入的了解。比方說,房仲業者在開車帶他去看房子時,一定會先開到市中心或主要地標,再前去客戶有意參觀的房子,藉以了解距離市中心的便利性。

 

在與房仲業者互動過程中,大前在套問房價之餘,也會趁機詢問當地政府的房屋政策、購屋優惠稅制等訊息,藉以掌握到「當地民眾的生活感」,獲得相當於久居當地的「在地情資」,進而應用在演講內容裡,不但讓當地聽眾感覺親切,也可以成為博學多聞的外籍演說者,提高演講的身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